机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西路36号院东亚三环3号楼21层2123室

实践基地: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后二路

电话:010-60794919
邮箱:yixinjijinhui@163.com

联系人:王玉玲

联系我们

一心关爱处 生命复本然

 

 

 

  我叫刘晓宇,是本文中两位老人的儿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家中两位老人因疾病和衰老先后离世。两位老人都是在一心关怀爱心基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的。一心关爱爱心基地的义工们在两位老人的临终阶段,对他们乃至作为子女的我们,所进行的精神慰藉公益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的父亲刘衷魁, 1937年生,是一名中医,一生行医,对于生命有着清晰的认知。2021年6月,在失去我们的母亲9个月后,父亲也因各器官功能衰竭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因为有母亲在爱心基地圆满善终的先例,父亲对一心团队十分信任!在病重时就主动提出要放弃无谓的治疗,他选择尊重生命规律,顺其自然,要求我们将他送到一心关怀爱心基地。特别叮嘱我们不要过度伤心,死亡是每个人必然的归宿,是生命回归本初的样子。当他自知死亡在一步步地向他逼近时,对死亡的态度是令人惊讶的超脱,他甚至说,他想早日离开。父亲之所以对死亡有这么达观和超脱的态度,很大原因是因为一心团队对母亲的临终关怀,让他相信死亡并不可怕,死亡是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在一心团队的帮助下,可以变得庄严、肃穆和圆满。2021年6月3日上午8点45分,父亲在一心关怀基地安然离世,享年86岁。

 

  

 我的母亲于凤霞,生前曾多次嘱咐我们,如果有一天她病重无治,千万不要抢救,不要做破坏性治疗,一定要让她平静地走,帮助能有尊严地、充满期待和希望地安详离开。之前通过家中的保姆介绍,我们知道了“一心关怀”临终关怀公益项目,了解到一心团队致力于向全社会的临终者提供临终关怀和精神慰藉公益服务,我们便和一心团队取得联系,在母亲病重时为母亲郑重提交了一心临终关怀申请。2020年的8月24日下午2时,母亲因心、肾功能衰竭进入临终状态。我们便及时给一心团队打电话,一心团队立即派车将母亲接到爱心基地的关怀区。在入住期间,一心团队的义工细致地照料、陪伴着母亲,并耐心地为母亲做精神慰藉,指引她放下对过往人生的不解和纠结,帮助她正视未来,消除她对死亡的恐惧。在义工的陪伴和开导下,母亲慢慢地变得平和宁静,心思清明。最终于2020年8月25日早上7时30分,在一心关怀爱心基地安祥离世,实现了自己最后的愿望,享年84岁。

 

 

 

 人生无常,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生与死是一切生命产生、存在和消亡的自然过程,有生就有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总有一天一定会死;但我们不能确定的是何时死、如何死。因此,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使得我们以此为借口,忽视无常的真相,延迟对死亡的正视,而一旦死亡来临,便变得不知所措,开始痛苦和迷惘,进而产生一种焦灼、近乎心碎的脆弱感 ,会感到无助和恐惧,无法做到坦然接受。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缺乏有关生死的教育,更没有了悟生死,面对临终的亲人,迷惘、悲伤、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们解除痛苦,也不知道该怎样消解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幸运的是,我们和一心团队结缘,得到了一心团队的帮助和支持,让两位老人都在宁静和安详中离世。作为儿女,失去亲人的悲痛是无以言表的,但看到父母双亲在一心团队的帮助下,都圆满善终,临终时没有恐惧和绝望,死得安祥自在,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也舒解了我们的悲痛和对未来的不安全感,让我们对生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懂得活着的时候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临命终时,要坦然面对死亡,静穆、恬然地让生命逝去,让生命回归本然。

 

 

 感恩一心团队,用大爱和慈悲,尽一切可能来帮助临终者缓和痛苦,让非常艰苦的死亡过程尽可能变得无痛苦、安详,帮助临终者消除恐惧和焦虑,使他们不再执著于不能改变的自然规律,从而做到超越生死,帮助他们死得安详自在!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支持一心团队的发展,支持“一心关怀 让爱永恒”公益项目,能够让更多的临终者得到一心团队的关怀,让更多人的人生在爱和陪伴中平静落幕!

  愿天下一切有福有缘之人: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清净无染的山水,朴实无华的义工。

 爱党,爱国,爱家庭;

 为善,为老,为人民。

 家家和谐,人人善终。

 一心!中国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而我们,未来都有老的那一天……伸出您温暖的双手,和“一心关爱”一起,共同为临终老人注入一缕阳光和希望!

 

 

 

点击关注“北京一心关爱慈善基金会”公众号

 

 

 

 

电话:010-60794919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后二路 后花园养老服务中心

邮箱:yixinjijinhu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