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陪伴 月捐行动丨2025年1月项目反馈报告
一、项目简介
“一心陪伴 月捐行动”,是北京一心关爱慈善基金会与春苗基金会合作,于2023年4月20日在易宝平台推出的公益项目。
“一心陪伴 月捐行动”倡导捐赠人开通月捐,为基金会善终关怀公益服务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帮助更多重疾病患和临终者减轻身心痛苦,能在温暖的关爱中,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汇小善成大爱,欢迎更多人了解、支持一心公益事业。
二、项目动态
【探望老人】
很多老人及临终病患面对衰老、疾病或死亡时,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有对死亡的担忧、恐惧、无助等心理压力;有因与子女沟通不畅而产生的无奈、不满、怨恨、愤怒等负面情绪;有长期卧床不能自理的病患,感到生命无价值,反而成为家人的累赘和包袱从而产生失落感、负罪感等等。因此,疏导心理压力,化解消极情绪,帮助他们平和、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正是基于对人生命的无限尊重。
经过专业培训的一心志愿者,可以切实地给到老人和病患最温暖贴心的心理慰藉服务。应老人、病患或家属需求,爱心基地会安排一心志愿者前往居所、社区、医院或养老院开展上门探望公益服务,在陪伴老人聊天的过程中,体察老人心态,打开老人的心结,帮助老人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重新燃起对未来的希望。
在探望中,志愿者也会视具体情况,和家属交流沟通,解决家属的困惑,缓和家庭矛盾,引导家属理解老人心理,更多地去体谅和包容老人,从而促进家庭和谐。
2025年1月,应老人和家属要求,爱心基地共安排18人次上门探望公益活动,为7个家庭的9位老人和重疾患者送去了温暖和爱心。
1、探望不能自理的于爷爷
2025年1月11日上午,一心志愿者庞涛、王兰芳二人驱车前往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绿元尚邦养老院,探望在这里生活的于爷爷。
于爷爷生活不能自理,行动需要坐轮椅。同时,他还患有高血压、脑栓塞、心衰等疾病。于爷爷有一个儿子,因为儿子要上班不能时时陪伴照顾,目前是于爷爷的老伴和他一起居住在养老院生活。
儿子很孝顺,尽管不能亲自照顾父亲,但是下班之后会经常去看望父母。全家关系和睦,生活平静幸福。
于爷爷和老伴都很喜欢传统文化,这次上门探望是应家属邀请。于爷爷和老伴看到一心志愿者上门探望,也非常开心,拉家常、聊生活感受,房间里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在交流中,志愿者鼓励老人继续保持平和的心态,将所学用到生活中,享受当下。
临别之际,志愿者特别提醒家属,如果于爷爷有突发状况,不要犹豫和顾虑,一定要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一心基地,拨打热线电话,电话是全年24小时在线的。此次探望,老人和全家都很满意,对志愿者的到来表示感谢。
2、探望百岁老人刘奶奶
2025年1月7日,一心志愿者吕俊红、刘瑞华、黄丽三人前往北京市海淀区西苑,探望已102岁高龄的百岁老人刘奶奶。
刘奶奶生活不能自理,已卧床三年。目前处于自然衰老状态,意识不清楚,不能正常交流,但无其它老年基础疾病。
刘奶奶目前和小儿子一起居住。小儿子很孝顺,老人虽然不能正常交流表达需求,但生活依旧被照顾的很好。刘奶奶的其他子女会经常来看望老人。全家对一心团队都非常信任,本次上门探望也是应家属邀请。全家都希望老人家在百年之时能够在一心基地接受安宁陪伴服务,实现圆满善终。
探望过程中,志愿者针对家属关于一心安宁陪伴服务和如何照护临终老人等相关问题,一一做了详细解答。并嘱咐家属保存好一心基地的24小时服务电话,若老人出现临终紧急状况,不要慌乱,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一心基地服务部,一心基地会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切实帮助。
3、探望患老年痴呆的王奶奶
2025年1月15日下午,一心志愿者李春明、王海涛、何素华三人来到北京大兴区普祥中医肿瘤医院探望王奶奶。
王奶奶已患有老年痴呆,神志不清,目前处于卧床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平日里由护工帮助照料起居。
王奶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国外定居,小女儿在国内生活,平日里由小女儿照顾老人。小女儿学习传统文化,家庭氛围很好。
王奶奶之前学习传统文化多年。她的老伴已于2014 年享受到安宁陪伴服务,实现圆满善终。因此,家里人对一心基地是非常认可的,也提前为王奶奶申请了安宁陪伴公益服务,有备无患。
在志愿者和小女儿的交流中,小女儿表示,母亲虽然住在医院,但一旦母亲到了生命最后的关键时刻,绝不会去做破坏性抢救,不会再让母亲遭受无谓的痛苦。会理性面对,给母亲做最好的安排。
志愿者温馨提示小女儿,若王奶奶遇到临终紧急情况,不管是什么时间,不要有任何顾虑,要第一时间拨打一心基地的24小时服务热线。
此次上门探望,王奶奶的小女儿很满意,非常感谢一心志愿者来探望。
【一心小家】
一心关爱基金会不仅给予生命末期的孩子及其家属以精神慰藉和关怀,还把关怀服务前置,延伸到服务重症病房里处于治疗期的儿童以及他们的亲属。基金会在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附近资助建立了一心小家,专门为来京就医的患儿家庭提供短期住宿和精神慰藉公益服务。
2025年1月22日,北京一心关爱慈善基金会李鸿飞秘书长、项目部负责人王玉玲老师及一心志愿者王洁、刘燕军、陈京荣一行五人,带着生活物资和新年礼品,来到一心小家,探望在这里暂住的重症患儿家属。
基金会的老师们抵达时,正巧孙同学的奶奶做好了病号饭,爷爷装好饭准备前往医院给孙儿送饭。来自山东的孙同学目前还在住院中,他患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后在治疗过程中,因移植后真菌感染,又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衰退。进京治疗后,大夫表示情况依然不乐观,根据孙同学的病情发展,目前也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孙同学一家并不想放弃,期盼情况能好转。
另一位暂居一心小家的是来自山东的高同学的爸爸。孩子患的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自去年11月以来,一直在住院,妈妈陪床不能出来,爸爸暂住小家,每日给孩子做饭及跑外围的治疗和救助手续。爸爸压力很大,他说现在打电话给周围的亲戚朋友,都不接电话了。大家不理解,已经负债累累,对孩子也尽心尽力了,为什么还不放弃?爸爸说,我能理解大家不接电话,但是我做不到放弃孩子!
爸爸比上次见到时,精神状态好了不少。他理了头发,整个人看上去阳光开朗了不少。但孩子的病情依旧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口上。鸿飞老师继续开导着爸爸,志愿者们也陪着聊天拉家常,帮助他释怀解压,大家都希望他能早点从无望的消极状态中走出来,理性面对孩子的未来。
时间过的很快,探望进入尾声。鸿飞老师表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积极乐观地去看待,理性面对,大家一起想办法,尽可能给到孩子们一个好的安排。
三、机构动态
1. 周末座谈
2025年1月,基金会在一心基地举办了两场座谈会,普及宣传安宁陪伴公益服务和善终关怀常识。
2.来访活动
1月7日下午,为王世宏老师先河医务社工团队培训,主题内容《安宁陪伴 精神慰藉 圆满善终——面对死亡,医务社工的心理建设》,帮助更多医务社工了解如何克服死亡恐惧,做好心理建设,做好自己、病患、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身心社灵关怀。
3.出访活动
1月8日上午,李鸿飞秘书长的清华学长,江苏淮安嘉洋学校校董苏红梅女士等三位爱心人士,参访一心京都儿童医院爱心基地,实地了解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在医院的身心社灵志愿服务、一心小家和善终关怀公益服务。欢迎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支持一心公益事业。
四、项目收支数据
2025年1月,“一心陪伴”项目收到捐款184000元。诚挚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本公益项目的支持,让更多的临终者及家庭免费获得善终关怀及精神慰藉服务,利益更多家庭。
2025年1月,支出共计217536.78元,其中包括:
1.一心基地关怀:109,300.00元(主要用于老年志愿者在基地安养的床费、餐费、护理费);
2.人员薪资:7,526.78元(工资及社保费用);
3.临终关怀相关费用:100710元(救助34位临终病患的相关费用)。
人在临终阶段,身体和精神都是最为脆弱、孤单和无助的。感谢您有缘成为一心公益月捐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与众多爱心伙伴一起,汇小善,成大爱,共同支持安宁陪伴公益服务,救助生命末期的老人、儿童与重疾病患,为他们点燃一盏心灯,温暖、照亮他们人生的最后旅程。
我们一起,一心一意,关爱生命,温暖、持续、恒久。